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

现在位置:项目信息 >> 详细页面

公司基本信息
企业名称: *********** 企业性质: 有限责任公司
法人代表: 黄华 注册资本: 0
总资产: 0 净资产: 0
年销售: 0
网址:
公司简介: 宿州三里河生态园有限公司前身是始建于2000年9月的宿州市埇桥区大店镇三里村经济合作社和养殖协会,位于大店镇西1.5公里处,现有孵化室、育雏室、办公室、仓库等设施。经过多年的努力,公司已发展成集收购、销售、服务为一体的多元贸易格局,采取滚动式发展,不断壮大规模,为埇桥区及周边县市的家禽养殖业生产,特别是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。公司拥有总资产1180万元,职工37人,其中技术人员23名。2004年公司实现产值620万元,年利税130万元。2002年,公司自筹资金57万元,改造四荒和废沟河700余亩,开挖水面200亩。综合开发的荒滩废地,现已在坝上种草栽树200余亩,水面养鹅2500余只,养鱼20余万尾。岸上栽果树和种菜、种瓜、吊瓜,树下种草、养鸡、养羊,水面养鹅,水下养鱼,真正形成立体生态农业,带动了周边群众发家致富,步入了小康之路。现在每年羊出栏10000头、本地草鸡10000只和20万尾鱼。

项目基本信息
项目名称: 宿州市三里河生态农业示范工程 融资额度: 3000万-1亿、
所属行业:
环境保护、
所在地域:
其他地区、
企业年限: 2年以上、
年销售额:
1000万-5000万、
融资方式:
股权投资、
保证方式:
股权合作、
具体融资额度:
3500 融资用途: 项目合作
融资年限: 2    
项目情况: 宿州市三里河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简介 一、公司概况 宿州三里河生态园有限公司前身是始建于2000年9月的宿州市埇桥区大店镇三里村经济合作社和养殖协会,位于大店镇西1.5公里处,现有孵化室、育雏室、办公室、仓库等设施。经过多年的努力,公司已发展成集收购、销售、服务为一体的多元贸易格局,采取滚动式发展,不断壮大规模,为埇桥区及周边县市的家禽养殖业生产,特别是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。公司拥有总资产1180万元,职工37人,其中技术人员23名。2004年公司实现产值620万元,年利税130万元。2002年,公司自筹资金57万元,改造四荒和废沟河700余亩,开挖水面200亩。综合开发的荒滩废地,现已在坝上种草栽树200余亩,水面养鹅2500余只,养鱼20余万尾。岸上栽果树和种菜、种瓜、吊瓜,树下种草、养鸡、养羊,水面养鹅,水下养鱼,真正形成立体生态农业,带动了周边群众发家致富,步入了小康之路。现在每年羊出栏10000头、本地草鸡10000只和20万尾鱼。 法人代表黄华,男1967年出生,本科文化,曾经商业访问沙特阿拉伯及中欧等国,作为宿县行署驻上海办事处主任,皖北蔬菜大市场经理。该同志精力充沛,事业心强,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营销能力,完全胜任项目法人要求。 技术负责人高勇,男1976年出生,本科文化,曾任泗县环境监测站监测室主任,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规划评价室主任,主要从事生态农业规划研究工作。 二、项目建设基地概况 宿州市三里河生态示范工程位于宿州市埇桥区大店镇三里村境内,距市区20公里,南距S303省道1.5公里,北距许淮高速300米,西距G206国道、京沪铁路、S101省道约23公里,东距京沪高速铁路站、许淮高速出入口约300米。三里河生态园占地900亩,是位于两台小河之间一个岛状土地,河水适合养殖淡水鱼类,其中优质养殖水面200亩,陆地700亩,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,适合发展淡水养殖、鸡鸭鹅、山羊养殖项目的发展,周边区域为绿色农业种植区,满足农业经济发展饲料的需求。 三、公司发展建设内容 (1)特色农业种植示范工程:建设吊瓜种植基地150亩、蔬菜150亩、果园100亩。(2)林地鸡和肉鹅工程:配套建设生活用房200平方米、鸡舍2000平方米和鹅舍3800平方米、孵化室1000平方米;购置孵化机以及良种选育及畜禽疾病防疫设备;年出栏10000只优质绿色林地鸡和20000羽优质肉鹅生产能力的养殖场。(3)牧草基地:牧草种植基地100亩。(4)肉羊、肉猪育肥场:采取“公司+农户”生产模式,配套建设生活用房200平方米、羊舍2000平方米、氨化池700平方米、青贮池800平方米、运动场6000平方米。形成存栏3335头,年出栏3批,年出栏10000头优质绿色育肥肉羊和5000头猪生产能力的育肥场。(5)水产养殖及垂钓工程:清理河道200亩,购买优质鱼苗,养殖鱼20余万尾,购置空气压缩机、增氧机等设备,并改造河岸坡地,建设小型沙滩、栈桥和凉亭;(6)双孢菇栽培基地:建设双孢菇栽培基地500亩。(7)沼气池工程:依托肉羊养殖基地,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,改善农村生态环境,节约能源,计划建设1座容积为600立方米的沼气池,购置储气柜,沼气发电系统、并配套建设输配气管道系统。(8)旅游服务中心占地30亩,有管理中心、农家乐餐饮中心(农家四合院设置)等,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。极力将绿色生态旅游、体育休闲旅游等参与性项目完美结合在一起。 四、发展目标 项目采用“公司+农户”的模式,建成后预计年收入2044.0万元。项目税后内部收益率25.25%,净现值1509.2万元,投资利润率21.42%,投资回收期5.29年(含建设期),项目的建设可吸纳直接就业人数为50人,间接就业人数600人,从而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业的纵深发展。 五、项目保障措施 1、 成立组织 为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进行,由市发改委牵头,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,黄华任试点工作负责人和联络人,对项目的实施进行全程监督负责。高勇任技术负责人,对项目的实施进行技术指导。 2 、转变观念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,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,把发展观统一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,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上来,在发展思路上彻底改变重开发、轻节约,重速度、轻效益,重外延发展、轻内涵发展,片面追求经济增长、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。 3 、 科学规划 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重要指导原则,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编制好实施方案;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题研究,加快节能、节水、资源综合利用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,建立科学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,研究制定发展循环经济战略目标和分阶段实施计划。 4 、调整结构 加快发展低耗能、低排放的肉鹅产业,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,淘汰落后工艺、技术和设备。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区域发展、产业转型和改造,促进区域产业布局合理调整。 5 、完善政策 通过深化改革,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,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。结合投资体制改革,调整和落实投资政策,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;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,研究并落实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;完善财税政策,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;继续深化企业改革,研究制定有利于企业建立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生态网络的经济政策。 6 、政府引导 积极发挥政府财税政策和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,培育发展区域循环经济和新的财源,财政收入的增幅略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,继续提高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。加强政府债务管理,规范贷款项目投资决策和法人约束机制,切实落实还款资金来源,建立“借款、用款、还款”的良性循环机制,努力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,形成良性循环的财政经济。 7、 依靠科技 重点组织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、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、“零排放”技术、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、回收处理技术、绿色再制造等技术,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。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,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循环经济的技术、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,开展信息咨询、技术推广、宣传培训等。 8 、示范推广 在重点行业、重点领域、工业园区和城镇社区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。通过试点,提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,重大技术和重大项目,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,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和促进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政策和措施;树立先进典型,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示范和借鉴。在企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,为发展循环经济奠定微观基础。 9、 强化管理 加强企业资源环境管理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。企业要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管理制度,加强资源消耗定额管理、生产成本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,建立车间、班组岗位责任制,完善计量、统计核算制度,加强物料平衡。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,完善各项考核制度,坚持节奖超罚,调动职工节约降耗、综合利用和实施清洁生产的积极性,加强企业资源环境管理体系建设。 10、 宣传教育 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,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,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消费观,鼓励使用绿色产品,抵制过度包装等浪费资源行为,把节能、节水、节财、节粮、垃圾分类回收,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逐步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,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。 11 、加强领导 各级组织、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,确定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,做到层层有责任,逐级抓落实。要加快研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的推进计划和实施方案,加强部门间的合作,建立有效的协调工作机制,扎扎实实的推进循环经济发展。


项目留言
项目留言 :